学校主页

人才培养

校外专家黄晨老师教学资料

教学视频·1


教学视频·2

教学视频·3




教学教案·1


《布谷催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布谷催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欣赏曲目。此歌曲属于侗族女声大歌,具有支声性复调音乐的特点,以二声为主,羽调式,变换拍子。,结构为:起顿(引子)——更夺(中间部分)——拉所(尾腔)。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布谷催春》这首侗族大歌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侗族大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树丛中布谷鸟不停地鸣唱,鸟声婉转动人,也似在歌唱着侗族人民美好的生活。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多声部民歌较为集中的地方,侗族大歌主要流行在贵州、广西部分侗族村寨中,作为多声部民族歌曲,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它具备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还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中学音乐课学习,已掌握了中国民歌的相关知识,如:民歌的体裁、地域和民族特点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和音乐实践,感受民歌艺术的魅力,了解其相关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升华学生对音乐文化艺术性认知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加深民族音乐多样性的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少数民族——侗族民歌。该民族音乐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很少会听到,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其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地域风情,传承民族歌曲历史文化。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布谷催春》,了解侗族民歌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侗族大歌的相关知识,感受音乐传递的美,增进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

掌握侗族大歌的历史艺术地位、艺术特点、分类等内容,了解侗族大歌多声部、无伴奏、即兴演唱、原生态演唱方法,听辨领唱与合唱的对比关系。

 

过程与方法

模唱歌曲片段,以体验的方式感受歌曲多声部的演唱特点,感受音乐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聆听歌曲《布谷催春》,体验侗族大歌无伴奏多声部演唱的艺术特点,能够对比听辨领唱声部与合唱声部,学习了解侗族大歌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模唱歌曲片段,运用力度的变化和声音的控制,模拟布谷鸟声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的立体层次感和意境。

 

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与学法

 

聆听法、体验法、对比法、模唱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情景预设] 

 

同学们伴随着乐曲《湛蓝天空》走进教室,有序落座。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营造氛围,感受花香鸟语,一片美好的大自然景象,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一、导入环节


师:春天,在泥土中,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熙的东风吹遍了原野上的每一个角落,和暖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唤醒了大地的万物,带来无穷的希望。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会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呢?(绘画、诗歌、书法、手抄报...)


师:今天啊,老师带大家来到美丽的贵州村寨,我们去看一看那里的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赞美春天吧!

播放视频——歌曲《布谷催春》(视频中可看到侗族服饰、侗族地域特征、可听到侗族大歌多声部的音乐)


设计意图:较直接的写入本课主题,播放视频的过程中,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聆听歌曲对侗族大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新授课部分


1.回顾视频所见: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民族的地域、民族等。


教师:(1)视频表现的是贵州侗族山寨节日的热闹场面。


     (2)视频中有特色的的建筑物---鼓楼。自古以来村寨的重大活动均在鼓楼进行;逢年过节,迎宾送客,人们对唱大歌,"多耶"踩堂等均在鼓楼进行;平时闲暇,人们则聚集在鼓楼休息,谈论家常、讲故事,弹琵琶、唱古歌,或说古论今 。鼓楼不仅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侗族文化的载体。

 

 

2. 回顾视频所听:分析歌曲风格特点


1)通过视频中歌曲的演唱情绪、旋律特点、歌词特点,说一说歌曲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

春天里,此起彼伏的布谷鸟儿鸣叫声,好一幅春色盎然的美景,加上人们快乐的劳动,呈现了一片祥和幸福的情景。

2)歌曲演唱形式:为多声部演唱 ,被称为“侗族大歌”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频,从视觉和听觉上了解侗族风土人情,对侗族地理风貌和音乐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复听歌曲《布谷催春》:听辨演唱形式、旋律特点及结构


1)听辨演唱形式(无伴奏多声部合唱、领唱、齐唱、合唱)

2)旋律特点(引导学生聆听的过程中用手或笔划旋律线)

3)结构:起顿(引子)+更夺(中间部分)+拉所(尾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感受旋律特点,在空间的移动中感受旋律的起伏与变化,听辨歌曲演唱形式与结构,感受多支声部的音乐特点,思考侗族大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4.歌唱体验


1)多声部演唱分组体验

        嘟   咕   嘟  咕        索 拉    江  嘿

 分组创编,加入表现鸟叫的音乐元素(拟声、旋律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体验侗族大歌多支声部合唱,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潜力。


5.教师启发学生总结侗族大歌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的侗族山寨,领略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学习和了解了侗族音乐文化,特别是侗族大歌这种多支声部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演唱形式,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会接触到更多的民族,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历史与音乐相关文化,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将我国优良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七、板书设计

 

  《布谷催春》

侗族大歌:多支声部

旋律线:

 

八、教学反思

 

   九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音乐鉴赏能力,能够较为准确的将音乐感觉表达出来,本节课是少数民族侗族相关音乐知识,此民族在同学们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对于该民族相关知识了解不多,特别是音乐人文化知之甚少,因此我在备课时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以课标为依据,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注重双主体,即: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由易到难,调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小组探究和合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力。 

 

   教师简介  

    黄晨,西安市曲江第二中学音乐教师。中学高级教师、2016年陕西省教学能手,2013年西安市骨干教师,2018年西安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同年被评为雁塔区“一师一优课一名师”雁塔区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目前顺利通过层层选拔当选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中小学音乐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奥尔夫委员会理事、全国啦啦操舞蹈啦啦操二级教练员、中国啦啦操三星级裁判员。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校外导师,外聘专家,西安新葡萄8883官网AMG校外见习导师,实习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国培专家,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教学教案·2

《银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银杯》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歌唱作品,歌曲曲调短小,节奏工整,结构紧凑,是带有舞蹈性的短调歌曲,并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祝酒歌,它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每当蒙古族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同时彰显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因此,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在演唱的过程中,要突出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歌唱感受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魅力,通过学习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蒙古短调歌曲的调式特点,掌握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同学们通过感受蒙古族音乐文化和音乐风格,学唱蒙古族民族歌曲,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情景表演唱。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1、把短调的含义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了解短调的调式特点,掌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过程中表现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

3、 采用听唱、模唱、教唱、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难点

 

1、把握蒙古族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特别是歌曲演唱的风格。

2、掌握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及音准。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酒杯、哈达、水彩笔、画纸

 

 

四、教学方法

 

 

     情景法、启发法、聆听法、听唱法、试唱法、模唱法、体验法、合作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把听到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播放马头琴为主奏乐器演奏的《牧歌》)

2.请同学们将听音乐创作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

3.请学生说一说,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大草原、马儿、蒙古包、白云、蓝天……


教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进蒙古大草原,开启今天的音乐课堂。


设计意图:运用聆听法,带同学们慢慢进入情景,感受蒙古族民族音乐的风格,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启发学生将听音乐的感受用画笔画下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又体现了学科的融合。

 

(二)知识天地(播放幻灯片)


1.蒙古族的地域文化、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特点,了解马儿和酒是蒙古族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2.蒙古族的民族音乐文化。

3.蒙古族常见的音乐体裁:长调、短调。

4.体验蒙语:

您好吗----“他赛(三)拜怒”

再见-----“白乙日太”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基本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为后面的歌曲学唱奠定了基础。

 

(三)聆听歌曲《银杯》


1.请同学们感受歌曲风格特点。

2.听辨歌曲的节拍,发现有特色的乐句。

3.看教材的曲谱和歌词,同时体会歌曲内容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聆听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歌曲风格,探索与发现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熟悉歌曲旋律,为后面学唱做铺垫。

 

(四)学习歌曲《银杯》


1.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边划拍子边哼唱歌曲旋律。

2.跟钢琴模唱歌曲旋律。

3.试唱曲谱。

4.填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并强调演唱时带有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听唱法、视唱法、模唱法,循序渐进让学生把握歌曲的旋律,最终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风格特点。

 

(五)教师纠错、范唱


1.教师纠正同学们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节奏、下滑音、倚音、情感。

2.教师跟随歌曲伴奏,加入蒙语、蒙古族礼仪和风俗习惯的动作,鼓励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动作,运用到演唱中去。

设计意图:教师在纠错的过程中,紧扣音乐要素,在节奏、情感等方面加以强调,运用启发法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情感和歌唱方法投入到歌曲演唱中,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歌曲内涵与表现蒙古族民歌特点。

 

(六)完整演唱歌曲《银杯》


请同学们起立,跟随伴奏音乐,边演唱歌曲边做动作,鼓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唱,教师强调演唱情感。

设计意图:运用启发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尝试歌唱演唱过程中带上有民族特色的动作,体会并体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与礼仪文化。

 

(七)拓展:情景再现,小组合作带情境表演唱

角色分配:蒙古族热情好客的主人一家,来自外地的客人。

道具准备:哈达、酒杯、学生课前创作的绘画作品。

表演内容:


1)担任角色的同学在讲台前准备表演,伴随歌曲的前奏部分,假设站在蒙古包外迎接远方而来的客人,客人由远及近骑马奔腾而来。

在蒙古包外用蒙语相互问好:“他赛(三)拜怒”,并献上哈达。主人邀请客人走入蒙古包席地而坐,边演唱《银杯》边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宴会结束后相互赠送礼物(课前画的绘画作品),并用蒙语相互道别:“白乙日太”。


2)没有角色的同学打节奏模仿马蹄声,教师引导学生客人由远及近而来,注意力度和速度的变化。

教师播放伴奏音乐,和同学们一起载歌载舞。


设计意图: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音乐要素和表现形式,把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展示,在合作的过程中,将所学作品进行展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 课堂小结

   蒙古族的草原美丽辽阔、蒙古族的人民热情好客、蒙古族的民族歌曲悠扬婉转,一首歌曲 《银杯》把我们带到了蒙古大草原的蒙古包,今天我们不仅仅学习了一首蒙古族短调歌曲,体验了蒙语,同时了解到蒙古族的民族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和实践过程中体会了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并将它传承下去。

 

 

本课获奖情况

本课于2019年4月获“第15届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2019年11月参与陕西师范大学国培计划;

2019年9月获陕西省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教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教学教案·3

《踏雪寻梅》

 

一、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艺术歌曲,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词作者刘雪庵,曲作者黄自。歌曲为2/4拍,两段体结构。

   其中A段是方整形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节为整首歌曲的音乐动机,音乐情绪轻快而活泼;第二乐节是在第一乐节的基础上展开的变化重复。第二乐句则是歌曲主题的伸展,最终落在主音上体现了乐段终止感。此段生动的抒发了人们骑驴赏梅过程中的的愉快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声,将生动情景得以升华。

   B段的开始句则以叮当声,细致的描绘了人们骑驴踏雪、寻梅、赏梅的情景,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乐句则以变化再现A段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正处于变声期,因此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然地、圆润地声音来歌唱。本课学习的《踏雪寻梅》是一首简单的合唱作品,在歌曲教唱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是学生循序渐进掌握两个声部的旋律,并能够用和谐的音色和音量变现出来。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体会歌曲的美好意境,品味歌曲音乐的风格。 体会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积极、乐观。     

 

知识与能力

     认识词曲作者,并了解其艺术成就。学习歌曲《踏雪寻梅》,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跳音的对比,附点节奏与非附点节奏的对比等表现方法来分析并表现歌曲,并用不同的音乐要素来处理歌曲的演唱,特别是力度和速度。

 

过程与方法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歌曲教唱过程中用听范唱和模唱的方法,在歌曲演唱表现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集体合作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①体会歌曲的情韵, 感受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生活的热爱。

②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歌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①歌曲的处理及深度理解,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

②能用和谐统一的音色演唱二声部合唱《踏雪寻梅》。

③演唱歌曲的同时为歌曲伴奏要求学生,在掌握歌曲演唱的前提下使用小型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小节奏乐器(碰铃、双响筒、响板、三角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部分:


教师出示幻灯片(幻灯片展示四季的图片)


教师陈述四季之美,   春天:蓬勃之美;夏天:奔放之美;秋天:成熟之美;冬天:宁静之美。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梅花盛开在哪个季节吗?


生答:冬天。


:梅花盛开在寒冷的冬季,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以梅花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背出关于梅花的诗句呢?今天就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雪和梅花的歌曲---《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师问生答的方式,引入课题,将同学们带到情境中来,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新课部分:


1.简单介绍曲作者黄自、刘雪庵。(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的艺术成就。


2.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①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声部合唱)

     ②欣赏后的心情如何?  ( 愉快的、喜悦的、高兴的……)

     ③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雪后的晴天、青年学生、骑驴寻梅赏梅……)


3.请同学们看着乐谱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注意乐谱中的力度标记。

 

     (mp中弱    mf中强   p 弱    ·跳音)


4.发声小练习(断奏发声练习)

   高声部:4/4  

   5 5 5 5 |5 4 3 2  1- ||

   低声部:4/4

   3 3 3 3 |3 2 1 7  1- ||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对作品有一个初步印象,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体会合唱的魅力。

 

 

5.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①教师范唱

②教唱环节,首先学唱高声部的旋律,并用“lu”进行模唱。

③填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的高声部。

④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给予纠正。


6.学习低音声部的演唱

①教师范唱低音声部

②教师弹奏低音声部同时演唱高声部,请同学们聆听,感受二声部的效果。

③教唱低音声部,用“beng”进行模唱。


7.请同学们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两个声部的配合演唱。


8.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教师教唱过程中,让学生用衬字来模唱歌曲旋律,既熟悉了歌曲旋律,又进行了发声练习,为后面完整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三)拓展实践活动


1.学生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合唱与节奏练习。


3.作品展示环节:

请两位会弹钢琴的同学,一人弹奏高声部旋律,一人弹奏低声部旋律。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梅花的诗篇,并有感情的背诵。(出示幻灯片,历代诗人创作的关于梅花的诗篇)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诗人孟浩然,分组演唱《踏雪寻梅》高低声部,部分同学演唱的同时演奏小型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全班分成两个声部共同完成情景表演唱,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展示作品。


4.教师点评,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在活动中让同学们完整的歌唱《踏雪寻梅》二声部合唱曲,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演奏小型打击乐器,掌握歌曲速度为歌曲伴奏,在集体合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完整表现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 《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其中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同时歌曲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备注:

本课参加全国目标教学2012学术研讨会“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2013年在陕西省歌唱教学培训中作为观摩课展示;

此教学设计2016年在《音乐天地》发表。